沐浴是一种有益身心的养生方法,但是在沐浴过程中要是有不恰当的做法,可能会有损于健康。因此,沐浴的宜忌是要引起重视的。
浴处宜暖 《孙真人枕上记》说“频于暖处浴”,《老老恒言》亦说:“非浴之时,如爱洁必欲具浴。密室中大瓷缸盛水及半,以帐笼罩其上,然后入浴。”均指出了浴处宜暖而避风,特别是对于体弱多病以及老年人来说,要防止风寒侵袭体表而发病。
浴后忌风 《彭祖摄生养性论》说“勿沐浴后而迎冷风”。李杲《脾胃论》亦说“忌浴当风”。浴后腠理疏松,汗孔开张。若当风则风邪容易乘虚而入,产生疾病。所以,《老老恒言》指出:“浴后当风,腠理开,风易感,感而即发,仅在皮毛而为寒热,积久入里,患甚大,故风本宜避。”特别强调:“浴罢急穿衣,衣必加暖。”这些忠告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,是十分有益的。
饥饱忌浴 《老老恒言》说:“饥忌浴,谓腹虚不可复令耗气耳。”人以水谷为本,饥时水谷空虚,精气不足,故不可浴身而更耗其精气。现代医学也认为空腹时不宜洗澡,因为空腹洗澡容易引起低血糖休克。另一方面,刚吃饱饭也不能洗澡,此时洗澡,全身表皮血管受热水的刺激而扩张,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,胃肠等内脏的血流量相对减少,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。尤其是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动脉硬化的人,饭后立即洗澡很可能诱发心绞痛或中风,故应绝对避免。
身热汗出忌冷浴 身正热时,阳气外浮,若淋冷水,则会抑遏、损伤阳气;汗出腠开之时,如淋冷水,寒水之气又易侵入肌肤,产生病变。所以《彭祖摄生养性论》强调指出“勿冲热而便入冷水淋身”。这与我们前面说的冷热交替沐浴是不冲突的,这里讲的是从热水不能马上进入冷水,身体要有个过渡过程,变化太剧烈对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,特别是对有心血管疾病、慢性胃肠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,血管的收缩扩张变化不能太快,以免诱发疾病,或加重病情。
慎用香皂 在洗澡中要避免过多地使用香皂。因为人的皮肤被皮脂腺所分泌的皮脂滋润和保护,如果过多地使用香皂,就会洗掉皮肤表面油脂,从而使皮肤干燥、易裂和易脱屑。对于老年人更不能过多地使用香皂,特别是碱性强的香皂。夏天皮脂腺分泌旺盛,可以用碱性清洁品清洁皮肤;在气候干燥的秋、冬季节,要使用含有油脂的香皂或者沐浴液来清洁皮肤,沐浴后可适当涂擦甘油等护肤品,以防皮肤干裂。
洗澡不宜过频 晋代葛洪、元代王珪等均认为洗浴不宜过频,因为次数过多,容易泄散真气,损伤身体。如《泰定养生主论》说:“除夏日之外……十日一浴。若频浴则外觉调畅,而内实散气泄真也。”《老老恒言》亦说:“浴必开发毛孔,遍及于体,如屡屡开发之,令人耗真气。”一般来讲,夏天每天至少洗1次;春秋及冬季可以延长一些,3~5天1次。老人洗澡更不宜勤,因为老年人皮脂腺萎缩,体力又弱,多洗澡容易使皮肤发生瘙痒,而且也容易疲倦,损伤正气而感邪受病。若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可适当增加次数;强体力劳动后出汗较多,要随时洗澡。
此外,对于不同的沐浴方法也有不同的禁忌。上面已经介绍过,在实际运用时如果不是很清楚最好请教医生,特别是患有严重高血压、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要尤其慎重。